pexels-cottonbro-3944377

净利润最高9亿,排队都超过1000天!今年3家终止注册的企业全部来自创业板

浏览:152 来源:发现投资 发布日期:2024-05-20

以往拟IPO企业一旦过会,基本意味着上市无忧。不过这一情况在近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上会通过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注册环节仍有严格把关。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3家企业在注册环节被终止,均为创业板企业。据5月13日深交所网站披露,晶奇网络IPO已终止注册,这是继一通密封和菲鹏生物后,今年第三家终止注册的创业板IPO企业。

640_副本.jpg


年内终止注册的企业情况


案例一、安徽晶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终止日期2024-3-28)

晶奇网络以服务基层群众的民生需求为宗旨,聚焦医疗医保、民政养老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致力于提升民生服务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主要为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等客户提供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按照具体业务类型,公司主营业务可划分为软件产品、运维及技术服务和系统集成。公司拥有的客户群体包括政府部门(卫健部门、医疗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中国石油等大型企业单位。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5亿元、2.32亿元、2.38亿元、1.13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31.62万元、6331.78万元、4968.22万元、1617.54万元
三轮问询中,交易所主要对发行人的“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重点关注,都提到了相关问题。

1.关于营业收入

首轮问询中,要求企业对业务收入波动的原因、是否存在人为调节收入确认时点的情形等进行回答。
第二轮问询中,交易所要求企业说明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确认时点的准确性的问题
第三轮问询中,交易所要求企业说明收入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相关客户与发行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潜在关联关系)或利益安排等情况

2.关于应收账款

首轮问询中,要求说明各期末应收账款累计期后回款情况、应收账款余额占营收比例逐年增长的具体原因、说明相关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以及是否对发行人生产经营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等。

第二轮问询中,交易所要求发行人补充披露单项计提坏账准备长期应收款的构成情况,相关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是否存在放宽回款提前确认收入等问题。

第三轮问询中,交易所要求企业说明客户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说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否能够覆盖应收账款历史损失率

小结:造成此次发行人终止注册的主要原因是不符合创业板“三创四新”的新规规定。

《暂行规定》中要求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如果最近一年营收规模不足3亿的,需“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得低于20%”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发行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5亿元、2.32亿元、2.38亿元、1.13亿元未能达到《暂行规定》所要求的标准

案例二、成都一通密封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终止日期2024-3-13)

公司于2020年7月3日受理,开始都非常顺利,于2021年6月29日顺利过会,2021年9月10日便提交注册。

公司从提交注册开始到被终止就用了930天,整段过程从受理到被终止注册长达三年半时间(1349天)。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4亿元、2.39亿元、2.61亿元、1.42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56.20万元、4864.47万元、5197.28万元、2815.33万元

在提交注册17天后,中密控股于2021年9月27日以“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为由向成都市中院起诉公司和实际控制人。2021年9月22日,证监会给发行人发出了注册阶段问询问题,主要是公司的知识产权瑕疵。而后,全面注册制全面开始,创业板的标准已经提高,因此发行人主要终止的原因在于不满足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新规。

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问询:

第三轮问询中,发审委要求发行人补充披露:商业秘密纠纷的具体情况及解决过程;发行人知识产权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是否存在知识产权侵权或纠纷情形;发行人未在招股书中披露潜在专利纠纷事项原因,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的三大问题。
不符合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
《暂行规定》中要求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如果最近一年营收规模不足3亿的,需“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得低于20%”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发行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55亿、2.04亿、2.39亿、2.61亿和1.42亿元,未能达到《暂行规定》所要求的标准
小结:对于科技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企业能否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关注的重中之重,其不仅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更是企业不断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而全面注册制后,板块定位问题,已成为注册制下创业板IPO审核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案例三、菲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终止日期2024-1-26)

发行人于2020年12月25日创业板IPO获受理,2021年1月25日接受发审委问询,在2个多月后火速过会(2022年3月3日),但是此后接近2年的时间,发行人一直处于IPO注册阶段直至2024年1月26日终止注册。

公司也因此成为2024年第1家终止注册的创业板IPO公司,也是龙年首单止步于注册环节的企业。
2020年、2021年、2022年,发行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68亿元、23.32亿元、27.02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3亿元、14.76亿元、9.18亿元
三轮问询中,交易所主要对发行人的“存货”和“客户”重点关注,都提到了相关问题。
1.关于存货
首轮问询中,交易所要求发行人说明各类存货的主要种类、数量、金额、库龄及占比情况;各类库存商品市场需求不足等滞销情形
第二轮问询中,要求说明各期主要原材料耗用数量或金额与主要产品产量是否存在固定匹配关系;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形
第三轮问询中,交易所要求进一步分析新冠抗原相关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2.关于客户
首轮问询中,要求企业对客户分散的原因及合理性、客户的稳定性等进行回答,包括同一产品对不同客户销售价格不同的情形的问题
第二轮问询中,交易所要求企业分析说明主要客户的详细情况,细分产品主要客户是否匹配的问题
第三轮问询中,交易所要求企业说明报告期内新增退出客户的数量、收入及占比等情况

小结:根据《上市委审议意见落实函的回复》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公司新冠疫情业务销售金额为0,2020年和2021年占比高达65%以上,和新冠爆发时间相吻合,也正是在这个期间发行人的业绩得到爆发,因此申报了IPO。

随着新冠疫情消退,新冠病毒检测相关企业也迎来了IPO撤单潮。

总结及建议


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了《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9项配套业务规则及细则、指引,其中明确强化严把市场入口关,提高各板块上市财务条件,进一步明确板块定位要求,强化财务真实性审核。

创业板:适度提高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的盈利门槛,将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指标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

主板:主板企业将第一套上市标准的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指标由1.5亿元提高至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指标由6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

另一方面,交易所也在严把IPO“入口关”,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在发行上市环节形成更加有效的市场约束,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从这3家终止注册的企业可以看出,上会通过并不代表“高枕无忧”,注册环节依旧存在“门槛”,企业时刻要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工作重心,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基本原则不容挑战。相信随着注册制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和标准在具体实践中逐步落实,未来企业的质量还将进一步提升。

END


640_副本2.jpg

发现投资成立于2014年8月,企业天使股权投资公司,由一批银行、证券、企业界的专业人士组成,人均从业经历15年以上。旗下已拥有发现健康、发现幸福等行业投资类合伙公司,并将围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和新消费等赛道持续布局投资。发现投资秉承“管理+投资+管理”的投资服务模式,积极为有梦想、有潜质的企业做好股融全流程管理和上市全周期管理,协同企业成长为有投资价值、具上市条件的优秀公司。企业与个人拥有财富时刻,转而投资同样优秀的企业,或者进行稳定、可观的现金管理投资,反哺于社会。

640_副本3.jpg

发现投资以“投资、融资、咨询”三大业务为使命。我们携手最优秀的投资机构和私行投资人,共同完成了对200多家企业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并参与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资本周期管理。发现投资:发现企业价值,成就您的梦想!

640_副本4.jpg